内容简介
名人推荐
(依姓氏笔画排列)
李维伦 | 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副院长
周仁宇 | 儿童精神科医师、精神分析师、人类学博士
林俐伶 | 精神分析师、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及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员
徐 钧 | 临床心理学家、国际自体心理学会会员
张凯理 | 台龄身心诊所主治医师
各界赞誉推荐
自体心理学的后寇哈特时代的发展,主要有二,其一,就是罗伯‧史托罗洛、乔治‧艾特伍、唐娜、奥兰治、伯纳‧布兰洽夫特(Bernard Brandchaft)等人完成的互为主体性理论,其二,就是霍华‧巴卡尔(Howard Bacal)提出的特异性理论(specificity theory)。前者,回到现象学的传统,改写了精神分析;后者,则属临床理论。两者,都与当今显学,关系学派精神分析(relational psychoanalysis),有深刻交集和对话。--张凯理/台龄身心诊所主治医师
这本书可以扩展一个临床家看待临床现象的视角、对工作的省思,也为诊疗室里的哲学议题与现象提供了更丰饶的思想基础。因为对一个人体验到的环境的重视,书中故事引人入胜,值得一读!--林俐伶/精神分析师、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及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员,秋隐精神分析工作室负责人
一部清晰、精炼、深刻的著作……依循旧作《云中的脸庞》一贯传统,其中揭露了有害的“孤立心灵”思维模式之源起,《体验的世界》这本杰出的作品包含了作者们对笛卡儿心理传记式取径充满洞见的运用;接著作者们对此一观念的历久不衰追本溯源,不仅检视了佛洛伊德以及古典精神分析,还论及其在寇哈特、人际取向传统,以及当代的关系学派思维中的遗绪;本书结尾则对精神病性和创伤状态,提出他们深具启发性的运用架构。每一位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务抱持严肃兴趣的人,本书是必不可少的读物。--路易.布雷格博士(Louis Breger, PhD)《佛洛伊德:视域之中的黑暗》(Freud: Darkness in the Midst of Vision)作者
在这部重要的著作中,作者们将我们因某种方式而被限缩了的体验,以他们的视角扩展和重新脉络化,并且提供了额外的治疗性影响,让一度因被视为心理发展上有所损伤而被摒弃在一旁的人们,得以重新捕捉他们性格的各个面向,以及其鲜活的体验。一个卓越的贡献。--保罗.沃许泰博士(Paul L. Wachtel, Ph.D.)纽约市立大学临床心理学特聘教授
了不起的成就……《体验的世界》为当代哲学和精神分析各自的创造性发展两者间的巨大鸿沟,搭起了一座桥梁。不过对于执业的分析师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唤起了我们对于情感、脉络、以及视角的重要性的意识,在互为主体性系统下病人和分析师──事实上,是我们所有人──生活之所在。--约瑟夫.李希登堡医师(Joseph Lichtenberg, M.D.)《精神分析的探问》期刊(Psychoanalytic Inquiry)总编辑
这本临床小书完美地阐述了笛卡儿主义与互为主体性系统对心灵的观点之治疗性意涵的对比。为作者群揭露了当前流行的投射性认同概念背后隐藏的笛卡儿式假设大声喝采。--玛西亚.卡维尔博士(Marcia Cavell, Ph.D.)《精神分析式的心灵:从佛洛伊德到哲学》(The Psychoanalytic Mind: From Freud to Philosophy)作者
作者介绍
罗伯‧史托罗洛(Robert D. Stolorow)
精神分析学者,是美国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Los Angeles)的创始成员,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的精神医学临床教授,以互为主体性理论、后笛卡儿主义精神分析以及情感创伤等领域的研究闻名,并于2012年在国际精神分析教育论坛上获颁汉斯‧勒瓦德纪念奖(Hans W. Loewald Memorial Award)。主要作品有《世界、情感、创伤:海德格和后笛卡儿主义精神分析》(World, Affectivity, Trauma: Heidegger and Post-Cartesian Psychoanalysis)、《创伤和人类存有:自传式、精神分析式,以及哲学式的反思》(Trauma and Human Existence: Autobiographical, Psychoanalytic,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以及与人合著的八本著作。
乔治‧艾特伍(George E. Atwood)
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心理学荣誉教授,也是美国纽约主体性精神分析研究学院(Institute for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Subjectivity, New York)的创始成员,著有《疯狂的深渊》(The Abyss of Madness)以及七本与人合著作品。他与史托罗洛博士在将近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联手合作,致力于以现象学式探问的形式重新思索精神分析。
唐娜‧奥兰治(Donna M. Orange)
精神分析师和哲学家,于纽约大学博士后研究计划以及主体性精神分析研究学院担任教职,著有《给临床人员的读本:当代精神分析和人文主义心理治疗的哲学资源》(Thinking for Clinicians: Philosophical Resources for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and the Humanistic Psychotherapies)、《受苦的陌生人》(The Suffering Stranger)、《滋养临床专家和人道主义者的内在生活》(Nourishing the Inner Life of Clinicians and Humanitarians)等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
吴佳佳
英国艾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精神分析研究取向硕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心理学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心理治疗整合、精神分析与家族治疗比较、心理创伤与心理韧性等。同时也是心理咨商师、译者,参与中德家族治疗等系列培训专案的翻译,出版译著《精神分析复杂性理论》、《犯罪心理分析》等;发表学术论文《文化情境主义下的心理创伤与心理弹性研究进展》、《德国家庭治疗师史第尔林论家庭治疗的艺术性》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