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
本書特色
1.傳承經典──
此書爲作者集《神農本草經》、《黃帝内經》、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之研究大成,還原古經方中醫的原本面貌,重新白話解譯“藥食同源”的定義,以及各種食物入口後對身體産生的反應。
2.解讀物性邏輯、食物配伍原則──
多數的食物都有偏性,所以需合理食用。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适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
3.讨論的範圍以日常食用的、常接觸的食材爲主──
完整的生物個體,像是:豬、牛……
生物的局部,像是:豬油、雞蛋……
非生物,像是:海鹽、水……
天然加工的混合物,像是:蜂蜜、冰淇淋……
4.破除時興的飲食迷思──
從物性來看現代飲食觀念會發現,很多都是可以再被讨論的!
例如:糙米一定比精白米好嗎?植物油一定比動物油好嗎?吸煙對肺一定不好嗎?
作者介紹
紫林齋主
紫林書院校長
紫林中醫創辦人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專家委員
本名林祥榮,13年前罹患膽結石,不定時炸裂的劇痛,讓他試過各種排石偏方,更一度想開刀把膽拿掉,後來因緣際會下他轉而尋求中醫的力量,從而發現失傳千年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養生方法,成功自療。
05年開始于雅虎奇摩部落格留下學習《桂林古本》的心得。其時多以“IL”爲筆名,在與網友交流,讨論中醫藥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同樣看到許多朋友在自學之際,碰到與今日世道主流相左的矛盾之處,也看到許多一時流行的健康養生觀念,實在與古籍立論精神相去甚遠。在多位同道朋友的積極邀約與鼓勵之下,07年開設“中醫生活講座”,由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六氣、生克概念入門,徹底說明古籍中醫架構與今日世人所認知的差異,重新檢視今日的疾病預防與保健觀念。
目前往返兩岸進行演講和開課。
出版作品:《太極米漿粥》
FB:www.facebook.com/vitacillin/
全球論壇:www.vitacillin.com/
目錄
寫在前面
第一章、什麽是物性
1.爲什麽要談物性:哲學高度的差異
2.我所認識的物性
3.物性與“藥食同源”
4.物性與“歸經理論”
5.由“四性”推展至“物性”
6.緻中和:以中和偏、以偏治偏、以偏害偏
第二章、物性的邏輯
1.五行、五髒與五味
2.基本特質:從色光談起
3.五行補充特質:判斷需綜合全面
4.陰陽簡論與升降
5.陰陽補充特質
大、小
高、矮
6.生物部位特性原則──植物
花、果
果:真果、假果
果:皮、肉、種
芽
枝、葉、莖、莖皮
根
7.生物部位特性原則──動物
皮、肉
◎調理便利貼:鹽漬法
骨、髒
血、油脂
8.五行補用:真正的“上工治未病”的涵義
9.物性最終的微調方式:食材曰烹調,藥材曰炮制
第三章、物性介紹
介紹範例:本書使用說明
◎植物類
【禾本科】
1.稻──附:粳米、籼米、蓬萊米、糙米、糯米、黑米、紫米(黑糯米)、麥芽糖
◎調理便利貼:溫粉
2.小麥──附:面包、饅頭、面條
3.小米
4.薏仁──附:熟薏米、洋薏米
◎調理便利貼:薏仁水
5.玉米──附:玉米筍
6.竹筍──附:竹茹、竹瀝
7.甘蔗──附:蔗糖、黑糖
8.鳳梨
【豆科】
1.大豆──附:黑豆、毛豆、豆芽、大豆黃卷、豆漿、豆花、豆腐、腐皮、豆幹、味噌、醬油
2.紅豆──附:赤小豆
3.綠豆──附:綠豆仁、綠豆芽、冬粉
4.花生
◎調理便利貼:花生豬蹄湯
5.葛──附:葛粉、葛根
【薔薇科】
1.桃──附:桃仁、桃枭
2.李
◎調理便利貼:糖漬李子
3.梅──附:烏梅、青梅
4.杏──附:北杏、南杏、巴旦杏仁
5.蘋果
6.草莓
7.櫻桃
8.梨
9.枇杷
【十字花科】
1.青花菜
2.結球甘藍
3.蕪菁
4.白菜
5.蘿蔔
6.山葵
【葫蘆科】
1.西瓜──附:瓜子、瓜皮
2.冬瓜──附:冬瓜籽
3.甜瓜──附:瓜蒂
4.苦瓜
5.南瓜──附:南瓜籽
【百合科】
1.蔥──附:蔥白
2.蒜
3.洋蔥
4.蘆筍
5.韭菜──附:韭黃、韭菜花
6.薤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