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英文版
有新收集的會添加進去
《個人實相的本質》用通俗的話來說,要表達的是:一個人生活的所謂“客觀世界”是如何被“超自然”力量所形成的,你又是如何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與這種“超自然”力量合作互動的。
書中系統的解釋了:(通俗簡單的說)這種“超自然”力量是一種有智能的力量,它不止遍及四周,而且是我們每一個人【無意識】中的一部分,(我們肯定認爲有意識部分是非超自然的),并且這種“超自然”力量受我們的“信念”(認爲什麽是真實的,相信什麽是對的、什麽不對,如何看待自己與這個社會)影響非常大,其次是情感、思想、意圖。
《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解釋了生活中的個人無意識“超自然”部分如何與社會群體無意識“超自然”部分互動溝通導緻影響大的“偶然群體事件出現”(包括小的群體事件: 交通意外、搶劫鬥毆、醫療命案,也包括大的群體事件:自然災害、疾病爆發、政治變故、戰争等),并且如何進一步導緻了社會文化的形成、曆史事件、技術知識的新發現等。
而在這些事件中個人以什麽角色參與,主要看一個人的信念(認爲什麽是真實的)、價值觀與社會群體信念、價值觀有怎樣的關系而定。
《夢與意識投射》:這本書對于喜歡探索夢心理、偶爾能做清醒夢和出體實驗的小夥伴來說非常有幫助。
書中解釋了夢的形成機制,夢中事物的多層次面貌、超時空的象征本質,概括來說就是:夢是多次元的象征事物,它的性質超越時空,所以它有預知性,對于一個以後會發生的真實事物,夢一般會以象征的方式,用每個細節對心理帶來精準的沖擊。
而這些象征又是濃縮體,其中的元素即有來自過去的夢與現實的事物,也有來自未來的事物。
這可以解釋“即視感”的來源,此情此景曾在夢中以加工過的重要标志象征出現,帶給你一樣的精準心理感受。
本書還論述了參與夢的人格意識狀态的幾個層次類别,以及這些不同意識層次所從事的活動,涉及了與自己的平行人格、轉世的人格、内我、有身體和無身體的人格朋友、其他物質世界與非物質世界的意識交流。
詳細分析了自己不同層次的意識與其他超自然意識生物溝通時的特殊心理模式、潛意識與大腦如何爲平時心智的自己能處理這些信息而進行的篩選與再加工。
另外還介紹了出體的幾種不同意識狀态和心靈的感知機制、心理的理解模式,出體後進入的其他非物質世界的情況,其他非物質世界居民的意識特點與基本心理模式,它們相對于人類平時意識的千差萬别。
因爲我會偶爾做清醒夢,這本書對于夢心理機制和夢中超時空性質的象征物的論述、自我探索的方法都很實用,我也有意識的在夢中觀察和驗證過很多内容,的确是令人吃驚的真切。
《未知的實相1+2》:側重介紹解釋了好幾個重要的其他“超自然”世界(實相),且介紹它們如何與日常生活中的我們“暗暗”的互動影響的。
這些“超自然世界”包括:夢的世界、可能的平行世界和“副本”的你、人類群體意識協作層面的世界、轉世之間的世界等等
《靈魂永生》(時空之外):是一本概括所有觀點的綜述,不過也着重介紹了人類意識、看似“正常”的日常生活的“超自然”方方面面,以及人死後過渡狀态的情況。比如人死後“人格”的變化和發展,轉世之間的學習、選擇,
對很多人類傳統宗教觀念做了澄清,比如:
基督教有多少關于“超自然”的解釋是扭曲的?以及這種扭曲是如何發生的?包括耶稣受難事件的扭曲,經典記錄的扭曲。而這些扭曲給人類發展帶來什麽樣的“負面”影響?
佛教在解釋人從生到死在哪些觀念上是扭曲的?其中主要扭曲涉及了“業”、“懲罰”、“六道輪回”、“涅槃歸一”、“人類肉身的價值”、“世俗生活的價值”。
以及爲什麽不能簡單用“靈魂”這個詞彙來定義人生前死後的意識形式?
等等很多基本的問題。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解釋了“超自然”力量爲什麽要創造這些數不盡變化萬千的世界和一切,這一切是爲了什麽目的,不同種類的事物在最根本“超自然”層面追求的是什麽? “夢”在其中又起了怎樣的關鍵作用?
《神奇之道》:是一本介紹如何發現和利用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超自然”力量創造健康、适合自我發展的幸福快樂,着重解釋了怎樣适當的運用【知性】和【理性】發展自己的潛能。
《健康之道》:這本書在寫時,給賽斯通靈的靈媒“珍·羅伯茲”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有免疫遺傳病,她母親死于此病),所以書中有很多她的狀況叙述,賽斯在這本書裏給了她很多建議,如何與自己意識中的“超自然”力量合作使身體恢複健康。
可惜最終她沒有成功,她在其他“超自然”能力方面很好,可是她對于自我的一些負面認知(很大一部分是因爲恐懼通靈出書帶來的社會排斥,再加上早年受了她母親的負面影響)和“身體”康複方面的力量有沖突,回天乏力。
這裏隻是大緻的概括,我用很通俗的說法,便于基本知道大概方向,所以不是那麽精準。
拿資料裏三個經常提及的主要觀點爲例:
①我們的物質世界的所有物體和事件有内在實相 。
②所有的物質是由意識構成的,電子、原子、細胞有它們那類的意識,它們的合作性、内在知識超過人類的理解。
③時間不存在,所有事物都是同時存在的。
這三個觀點不像“轉世輪回”、“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觀點那樣傳統能爲大衆接受。
爲了讓大家更能理解賽斯這幾個主要觀點,我在這裏做一個小小的建議,那就是大家可以從現今我們物質界最大、最根本的謎團開始着手——“雙縫幹涉實驗”和“量子延遲選擇擦除實驗”。
這兩個經典實驗被重複了很多次,但是大家一直以來非常不願意承認實驗所指向的事實結論。(知乎相關問題下對這兩個實驗的讨論真的是特别多,大家可以去了解)
其結論很違反邏輯,非常荒謬,那就是:
①觀察者效應,物質會對人的意識反應。
②時間不存在,過去、現在、未來是在當下被創造的。
第二個關于時間的事實結論,來自“量子延遲選擇擦除實驗”,大家了解的話是不難的。
但是關于第一個事實結論就很讓人疑惑,物質會預判人的觀察行爲?物質的“波狀态”(概率波函數:粒子在空間出現的概率)到底是什麽狀态?
其實大家可以根據這個問題推斷出兩個很簡單的結論:
①物質有某種意識,會對人的意識反應。
②“波函數狀态”是超越時空的(見 量子延遲選擇擦除實驗)。
(可能有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想法,但是認爲結論太單純而不可思議了,所以都不敢說出來,現在我說出來,并且仔細分析一下)
我們可以推斷——波函數狀态是物質出現在我們世界的前階段,它是一種物質必須先有的“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超越時空,它可以感知人的意識,是因爲它就是由某種意識構成的。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希望引進“場”的概念解釋 物質的“波函數狀态”,但是忽視“波函數”狀态在實驗中違反時間順序的事實;而根本來說,我們把物質的“波函數狀态”理解成超越時空的,一種物質的結構模式,就很好解釋了。
這裏已經很清楚的表明了:物質有超越時空的由意識組成的結構模式。
“所有物質都有其超越時空的内在模式,那模式由某類活的意識所組成”,而後賽斯引進了“内在實相”的概念,如此之多的物質的、事件的模式都先存在于超越時空的非物質層面,這非物質層面是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的來源,我們可以理解這就是“内在實相”。
正是人的觀察行爲,人類意識的焦點鎖定,使波函數坍縮,(其實這涉及到人類的人格意識在一個物質世界存活時【感知】的本質,你無法在每一個瞬間感知所有多重可能性的發展和結果,又能過正常人類生活,你的大腦會被所有的資訊搞瘋,去看電影《無姓之人》,男主僅僅是體驗了一個小小的選擇瞬間,已經可以讓我們腦袋燒的冒煙)。所以,人類必須依靠人類群體的潛意識作用在時空當下具體化一個焦點,一個物質化的過程,就是那個“超越時空的結構模式”落入時空坐标後被我們潛意識具體化成物質的過程。
當下這一刻,前面有無數過去的分支,後面有無數未來的分支。(“當下片刻點”在賽斯資料《個人實相的本質》中有非常詳細的論述)
所有的物質是由意識構成的,電子、原子、細胞有它們那類的意識,它們的合作性、内在知識超過人類的理解——這個論點已經被當今最前沿的“量子生物學”所證實,大家千萬别小看“細胞”,它們居然會利用量子力學做事!它們對各種量子效應了如指掌,我們的科學家正睜大眼睛研究它們超乎想象的能力。其實你并不知道組成自己的細胞們到底“懂”多少知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神秘的量子生命》)
還有一個信息量很大的要點是:
所有的物質模式,特别是生命物質的模式都在計算各種可能性中運作。
這些獨立于時空之外的意識單位形成你們的細胞結構,而那結構以一種最基本的方式與可能性的本質打交道。雖然從一刻到下一刻身體看起來是永恒的,并且是存在的,但基本上,它經常不斷的由可能性的苗床升出,翺翔在你的知覺與經驗之現在點(now-point)上,而其顯然的穩定性是依靠它同時對“未來的”及“過去的”可能性之知識。
除此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味的觀點:
在資料中賽斯指出——我們人類如果用物質的儀器去尋找最微小的物質粒子,結果是我們總能找到比之前更小的粒子,這類似“觀察者”效應的翻版,時空中的儀器終究無法捕捉到時空之外的“波函數”狀況,而當我們想尋找時空中物質的答案時,微粒的“智能意識”總是會回應我們。最終,我們會感覺有什麽地方出了問題,像走進了死胡同,不是我們的儀器要如何做到極緻精細靈敏,而是我們研究的思路需要根本改變。
……你們的科學家無法計算他們的元素,而當他們誤入歧途,他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元素,直到他們快要瘋掉爲止。而當他們創造儀器去處理越來越小的粒子,他們會看到越來越小的粒子,仿佛沒有盡頭似的。當他們的儀器更深入物質宇宙,他們将越看越遠,但他們将自動且無意識地将他們明顯看到的東西轉型成他們熟悉的僞裝模式。……
注:僞裝模式——指原子、電子類的智能意識(帶有能量)在時空中凝聚成形的物質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種潛意識層面的合作導緻的變形凝聚)
————————
在賽斯最難懂的一本書《未知的實相》中,多個章節都論述了“可能性”的世界,過去的、未來的等等。這就是我們一部分物理學家願意承認的分支選擇而導緻的“平行世界”。
賽斯所有的資料一直圍繞着“内在實相”這個主要主題展開,在9本《早期課》中有更深入的解釋,其中提及了物質世界形成的機制必須理解的概念,比如:意識單元、精神酵素、群體潛意識、共享實相、根源假設、密碼系統……
賽斯資料完全是一類超心理學和初級超物理學交叉書籍。
說完賽斯資料,我們再來說說科學界很接近賽斯資料觀點的物理學家吧~~
那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 戴維·波姆, 他晚年一直在研究宇宙的——“序”。
我們都知道量子力學的謎團。戴維·波姆,他用全息理念解釋過粒子的波狀态和量子糾纏行爲,最出名的是他的書——《整體性與隐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
當然也有一本超自然的理論書籍《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把戴維·波姆的【顯展序】和【隐含序】進行了更直接白話的闡述。
戴維·波姆一直認爲:
量子其怪異行爲的原因是:宇宙的意識和物質是一體的,所以有量子糾纏行爲;而意識和物質可相互轉化,所以有觀察者效應;當物質是“概率波(函數)”狀态時,物質是“隐而不見的”叫做——“隐含”的。當物質是穩固狀态出現在你眼前時,就是“顯展”的。
而何時是“隐含的”,何時是“顯展的”,是遵循着宇宙的——“序”。
這個“序”對于目前的人類來說是未知且神秘的,也正是令戴維對宇宙充滿敬畏之因,但人類同樣是宇宙的一部分,戴維知道無論粒子還是波,它們能如此天衣無縫的自然配合,是因爲物質與意識本身的全息的,那就是:單位包涵着全體的信息。而人類也不例外,人類(身體和意識)也包含着宇宙所有的信息,這些浩瀚的信息在我們之内,而我們無法覺察。
我們爲什麽無法覺察?
答案就是——所有原因均在這個宇宙的“序”上。
我們這個宇宙的所有事物都是另一個更深奧神秘宇宙根據“序”的“投影”。
我覺得總體看來,戴維·玻姆的觀點是非常契合賽斯資料的。
~~
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想再補充:
那就是——相對于以出世“開悟”的方式離開物質層面,(有少部分的人格放棄自己的獨特性以此離開物質層,在《早期課6》中有論述),賽斯更加贊賞物質層面相較于其他層面所獨有的價值,其30本書想向你展現的是極具深度和意義的物質世界,肯定你本身存在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肯定你身體中每個細胞的知識,肯定物質世界的精彩和希望。
賽斯更加主張的是——如果某一生的一天,你理解了物質世界其特有的價值和魅力,理解了人類意識和其他意識本質的合作性與外在探索中的沖突,你能夠不再對物質世界和人類憤怒和絕望,能夠掌握一種方法用人類特有的理性與直覺合作,盡情挖掘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并帶領或啓發其他人,在物質層既投入又開心,既使自己受益又幫助整個社會進步,幫助自然界更有生機,以此度過一生。那麽才可以說,你在物質層操縱能量的方式已經精通,物質層也已經被你充分全面完美的體驗過了,而隻有那時你完全脫離物質層的輪回才沒有遺憾。
關于靈魂和非物質層面的探索研究,總結來說賽斯給出的觀點是:我們必須探索,因爲人類的創造力源泉、生命的動力來自非物質世界,但探索非物質世界的目的不應該是爲了避世;也正因爲人類的生命動力、創造力源泉在非物質世界,所以給物質世界帶來更具建設性的發展才是探索非物質世界的目的,當我們把非物質界的創造能量、生命動力通暢的導向物質世界,不但實現了自己靈魂層面的最大目标,而且還讓物質世界的人世變的豐富和愉悅。
作者簡介 網站https://e-body.fit 爲您整理搜集台版書,絕版書,更多難以獲取的各類電子書!
評論0